“得了噎嗝症,吃春不吃秋”。在我国部分地区流传的这句民谣讲的正是食管癌。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民间叫做“噎嗝症”。食管癌的自然发病历程显示,不经积极治疗者大多活不过一年。专家指出,食管癌的治疗重在发现五类早期症状,而40岁以上、有不良饮食习惯、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食管钡餐排除风险。
典型表现:“食不下咽”伴发胸痛
58岁的林伯在半年前就开始觉得在下咽食物的时候,有食物粘住的感觉,有时又好像食物在胸口停顿了一下。这种感觉时隐时现,持续了两三个月后,他吃饭时需用开水送一下才能下咽,有时候甚至有点轻微的胸痛。近日,他吃米饭时因无法下咽而呕出,只能吃粥。
林伯到医院求诊,医生通过“食管吞钡”的X光片发现,林伯的食管中段位置有一段长约4厘米的狭窄。后来经过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最后证实为“食管低分化鳞癌”。林伯的食管癌虽然已经不是早期,但还没有向远处转移,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解决进食问题。
据悉,我国食管癌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0%以上,患者年龄多在40 岁以后,50~60 岁最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
专家指出,“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典型表现。这种吞咽困难是逐渐加重的,像林伯那样开始只是一种进食梗阻的感觉,慢慢就发展成明显的梗阻,甚至伴胸痛,最后就是食物不能被咽下而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