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虽是由多种发病因素所致,但其均有正气不足,体虚之本,虚则有积病。虚则气机不畅,气滞,气郁,进而气滞血瘀;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水湿停留,郁聚成痰,痰浊结聚而成肿物;肿物痞塞日久,积聚壅结,化火化热,火毒内困而成。故鼻咽癌的发病之本为脏腑功能失健,体虚不足导致。气滞血瘀、痰浊结聚、热毒壅滞,均是其发展至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但有相互促进之关系,如体愈虚,则血瘀愈重,血瘀愈重则体愈虚。
所以得出如下结论:鼻咽癌发病机理,为机体脏腑功能失健,正气不足(如肝、脾、肾毒虚,元气不足),患者又受七情六淫所伤,机体产生病理变化,出现气血凝滞或痰浊结聚,经络受阻,局部积聚而成,积聚壅结,痞塞日久,化火化热,火毒内困的表现。
至于某些学者认为鼻咽癌为热毒之邪,似有偏颇。可能仅从后期症状表现得出结论,未予深究,或遵从古人论述,未予深究。中医无鼻咽癌之病名,由于该病癌肿生长部位比较深幽隐蔽,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对该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有所发现,但对该病的晚期症候描述十分清楚,可分属于中医挖脑痧、瘰疬、失荣及上石疽等范畴。中医古籍中关于这几个病证的病机分析,尚不能代表鼻咽癌的根本病机。
人体首先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中医学用阴阳五行、八纲六经、脏腑、三焦、卫气营血、经络等辨证的方法对人体和自然进行了概括,把人的健康、生病、治疗、预防与自然界的关系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所以说中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学说。临床中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中医的特长尤显突出,由于中医整体辨证的方法,思维、使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得以治疗,且疗效甚好。治病治本是中医的特长之一,一脏生病,一腑有症,中医治本不单治一脏一腑,而是辨证施治,根据四季变化、地域不同、个体差异而去调节五脏六腑,使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增强,驱邪扶正,使疾病得以控制、治愈,好转,而使体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