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肝癌
快速搜索

肝癌的发生与饮食的密切关系

2015年04月19日

饮食是肝癌疾病最常发生的发病因素。有些疾病是肝癌的高发点。在我国的很多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在男性中发病率比较高,常居肿瘤疾病的前三位。肝癌的发病与饮食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肝癌的发展和饮食的相关常识:

营养不良和饮酒都会导致肝炎甚至肝癌

从肝癌的病因研究中发现,肝癌和肝炎、肝硬化、霉菌毒素污染和饮水污染等关系较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近年发现丙型肝炎和其他一些肝炎也有关。乙型肝炎虽然并不是主要通过饮食来传染,但营养不良、饮酒可加重其感染。肝硬化的形成和进展也和营养不良、饮酒等有关。曾有实验给动物用肝损害的药剂,同时予以低营养食品,可加重肝损害及肝硬化的程度。肝硬化患者,继续饮酒,可使癌变的机会增加。

饮酒对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少量饮酒自然是无害的,或者也有人认为是有益于身体的。但酗酒、多量饮酒对身体是有害的。从防癌的观点看,酒精可以溶解不少致癌物质,而饮用的酒类,可能含有这些致癌物,或者,受到某些致癌物的污染。多量饮酒者,常有营养缺乏,如某些维生素的缺乏,或者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等。营养不良,加重了酒精的毒性,降低了身体的免疫、解毒等功能,增加了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

吸烟会加重肝癌发病率

嗜酒者假如又嗜烟,两者的有害性加在一起,其促癌作用又大于单独的嗜饮或嗜烟,使癌肿发病率增加。过去曾经认为,饮酒和营养不良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而现在则认为,饮酒和营养不良虽然并不是重要因素,但可加重乙型肝炎或其他肝炎的感染,导致肝硬化,促进肝癌癌变。而吸烟,也是一个加剧其病变的因素。

霉菌毒素在肝癌发病中也起到“功不可没”作用

霉菌毒素的污染,在肝癌中,近年比较重视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我国的一些肝癌高发地区,过去常以玉米为主要粮食品种。玉米的收成,常处在潮湿、温暖的气候中,黄曲霉菌极易污染。曾经做过不少动物实验,用当地经黄曲霉毒素污染过的玉米喂饲动物,动物也会发生肝损害和肝癌。国外的一些报告也同样表明,有一些肝癌高发区,主粮的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为严重。根据这些研究资料,我国的一些肝癌高发区,已经不用玉米为主粮,而改用外地来的大米为粮食。黄曲霉毒素除能污染玉米外,花生也是常被污染的一个品种。因此,霉的玉米,霉的花生是不应该食用的。除黄曲霉菌以外,其他还有不少有毒的霉菌,像可以污染大米的岛青霉菌等。黄曲霉毒素和其他一些霉菌毒素,是强烈的肝损害剂,在动物实验中,都可以引起肝癌。在人类,在已有乙型肝炎或其他肝炎感染的基础上,再受到霉菌毒素的侵入,发生肝癌的机会,就更多了,两者有协同作用。

肝癌发病饮酒、饮食、吸烟和水质污染具有协同作用

吸烟、饮酒和黄曲霉毒素,在引起肝癌上,具有协同作用。饮用水的污染,在肝癌的发病中,也有较重要的作用。饮用水被污染后,水中可以存在不少的致细胞畸变和致癌变的物质。能污染水质者,包括生活废水的掺入,工业废水以及农药和其他农业废水的污染。除了这些废水的有害影响外,水质污染后,又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近年发现,河水中生长的某些藻类所产生的毒素也含有致畸变和致癌作用。因此,预防水质污染,也是预防癌肿的一个环节。在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过少或过多,在肝癌发病中的影响,也值得重视。在我国的一些肝癌高发区中,发现土壤、粮食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他非高发区的地方确有不同之处,如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偏低。因此,曾经有人提议食用富硒酵母以补充硒,但是否确能预防肝癌,则尚待探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