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直肠癌
快速搜索

直肠癌的治疗没有那么困难

2015年05月28日

[文章摘要] 对于很多的疾病来讲,虽然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有些癌症还是让人望而生畏。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直肠癌,近10年,我国直肠癌的低龄化和普遍化越来越严重,目前国际上直肠癌的发病人群大都集中在40-45岁,可是中国至少提前了10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35岁。

/o.js">

对于很多的疾病来讲,虽然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有些癌症还是让人望而生畏。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直肠癌,近10年,我国直肠癌的低龄化和普遍化越来越严重,目前国际上直肠癌的发病人群大都集中在40-45岁,可是中国至少提前了10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35岁。

生活中积极预防,不让直肠癌找上门

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在恶性肿瘤中,直肠癌算是比较好治的,术后5年存活率有55%~75%。但留下一条命的患者却发现:由于手术伤到肛门,自己每天的大便成了大难题。

“直肠癌中距离肛门20公分以内所发生的占到正规大肠癌50%以上。其中接近肛门的那段5厘米长的直肠称为低位直肠,在直肠癌里低位直肠癌是最难对付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普外科章跃民主任表示,正因为这段发生癌变的直肠靠近肛门,以前我国的技术水平都还没有到达一定的水准,所以医院中基本上都是在根除肿瘤的同时把肛门也一起切掉,没有了肛门的患者,只能进行造瘘,也就是每天必须拖着一个“便袋”生活,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更是觉得丧失了尊严。

近年来,由于直肠癌患者对于术后生存质量的要求提高,医学界对直肠癌病理学特征的研究深入,对直肠癌淋巴引流方向理论的重新认识,以及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改进,超低位直肠癌施行保肛手术不断增多。特别是这几年,新辅助放、化疗的开展,可以使部分直肠癌患者起到降期的作用,使部分不能行保肛手术的患者能获得阴性的环周切缘,从而有机会得以施行保肛手术,基本上许多医院都开展了保肛手术,但是由于技术的差异,很多保肛手术效果不一。

保肛效果特别不好的患者,不仅不能控制肛门的功能,而且肛门基本上就像个敞开的“伤口”,粪水不断往外流,屁股周围整天都是腥臭的,如何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能避免切除过多有限的正常肠壁,从而尽可能小地影响术后病人的肛门排便等生理功能,同时还要避免因肿瘤切除不彻底而导致术后复发,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

高脂肪、高蛋白是致肠癌的主要元凶

一直以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高的国家都是在欧美,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大家都知道欧美国家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比我们大了许多,可是现在由于环境的不断改变,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也开始变化起来,洋快餐的介入无疑更是让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有了生存的条件。

为什么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从医学角度上解释,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过多,可增加胆汁酸盐的分泌和排泄量,使结肠内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胆汁酸盐在其代谢与分解过程可生成某些致癌活性物质,增加胆汁酸盐的潜在致癌活性。同时,高动物脂肪饮食中所含的过量胆固醇可改变组织细胞的微环境,使肠道黏膜上皮增生,甚至诱发异型性改变,成为结直肠癌的发病基础。

“老广”饮食习惯暗埋直肠癌隐患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而在广州的发病率增速更高达5%。广州俨然已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另一个高发区。

专家指出,肠癌高发与市民饮食结构逐渐西化有密切关系。广东人的传统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市民很少吃玉米、小米、谷物等粗粮;再加上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饮早茶喜欢吃凤爪、炸春卷;正餐喜欢吃炸排骨、烧鹅、烧鸭、红烧乳鸽、化皮乳猪等烧卤食品。长期超量的高脂肪饮食会改变大便中胆酸浓度的作用而引起大肠癌的发生。肉类在油炸和烧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物杂环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质会刺激肠道黏膜组织而引起癌变。

警惕!直肠癌发出的预警信号

对于任何疾病,能够在早期提前发现,对于治疗的帮助都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与其他疾病有所相似,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排便习惯改变:50%-70%的直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较多见的是排便次数增多,或是排便频繁而无粪便排出的假性腹泻。有的时候可以是大便秘结,有的时候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同时还可伴有肛门不适或是肛门下坠感。

大便带血:80%-90%的直肠癌患者会出现大便带血的临床表现,量一般不多,呈鲜红色或稍暗红色,随大便而下或是便后而下,有时是呈间歇性便血,当然也有大量便血的,常伴有粘液。大便带血较轻时仅见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带血较重时可见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纯血便。

大便变形:大便性状发生异常时因直肠癌的病变类型不同而不同,可以呈扁带形、细杆形或凹横形,冻状或是水样。

里急后重:直肠癌导致排便次数频多时,常会伴有里急后重及排便不尽的感觉,有时排便困难,粪便内可有血液、粘液,恶臭重。

腹痛、肛痛:半数的直肠癌病人常有肠鸣、腹痛、腹胀,早期患者常见左下腹痛,呈间歇性隐痛,发展到晚期则会有持续性疼痛,呈阵发性加深,若癌肿是位于距肛门3厘米以内的肛管,可能表现为肛门痛。一旦出现了以上的情况,在怀疑是内科疾病的同时来到普外科或肛肠外科,做一个肛门检查,及时发现或排除直肠癌的因素,对任何患者都至关重要。

直肠癌的相关治疗事项,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十分的谨慎和小心对待直肠癌的来袭。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

推荐阅读:

直肠癌晚期能治好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