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大肠癌家族史或大肠肿瘤史的50岁以上人群,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或大肠肿瘤史的病人,每3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为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做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扩散、转移、种植等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因此,医生大多会仔细检查病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大肠腺瘤。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病人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