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息肉型胃癌就是其中一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息肉型胃癌的症状。
腺瘤性息肉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胃息肉是指胃粘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息肉,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是在胃肠钡餐、胃镜检查或因其它原因而手术时才被发现。胃癌早期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上腹隐痛、腹胀、不适,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很少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息肉型胃癌的症状可分为4个方面:
1.全身症状: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症状: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胃癌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临床上,通过胃镜能够直观的发现胃粘膜变化,可通过胃镜对病变组织采取活检,镜下应估计肿瘤的大小,小于1cm者称小胃癌,小于0.5cm 者称微小胃癌。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发现。而且对胃的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肠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检确诊后予以积极治疗,确保了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以上是息肉型胃癌的症状的介绍,希望对您了解胃癌的症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