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胃癌
快速搜索

“三早”预防胃癌

2015年05月31日

  胃癌的预后有赖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治疗。yanagata 及masuda报告因胃癌而作切除术的533例患者,在访3年后存活率为41%,5年后仅23%。国内报告随访113例胃癌切除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21.7%。而全国 胃癌协作组分析了44个单位中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早期胃癌400例,其中微小胃癌8例,小胃癌22例,术后5年存活在89.6%。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由于胃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清楚,故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还有不少困难。但是如果临床上对高危人群及癌前病变进行严密的观察和随访,并且研究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二级预防,那么,胃癌的发病率就会降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就会提高,从而使较少的胃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近二 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对胃癌的二级预防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这些方法加以推广普及。

  1设立胃病专科门诊

  由于胃癌早期常无 症状,进展期胃癌也带只有一般胃病的症状,尤其在予以一般对症治疗后,症状常缓解,以致不为人们注意,直至出现出血、穿孔、梗阻等症状往往病期已晚,失去治愈的机会。总结国内以往病例在出现症状来院就诊的病例中,3个月内确诊的仅29%,而一年以上才确诊的竟达33%,其余也均历时3个月至1年才确诊。即使在我国医疗水平较高的上海,胃癌来院首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13.3天,来院就诊4个月以上才确诊的也达26.2%,在全部胃癌住院病例中,ⅰ期患者仅4%,而ⅳ期胃癌达43.7%。因此如何提高来院病人的早诊率,减少医院内的误诊时间,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又一关键。我国在开展胃癌普查时,常为如何确定胃癌高危人群提高普查的检出率而煞费苦心,其实凡出现胃部症状来院就诊的患者,均可作为自我选择的危险人群,我们何不以此类患者作为普查对象在医院内进行检查。设立胃病专科门诊的目的,其原因即在于此,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国内外以往的经验在设立胃病专科门诊后,可使早期胃癌的比例从原来的1.6%提高到10.6%。凡设有消化专业的医院,其检出胃癌中早期胃癌的比例为10%~18%,远较一般综合性医院1.2%~2.7%为高。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