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第一届"肝友会",100多名肝移植供受者从全国各地回到"娘家",讲述着他们新生后的故事。
他,国内肝移植生子第一人
戴着眼镜的钱华显得很斯文,脸上没有一丝肝移植患者的痕迹。活动现场,他不时招呼着好动的女儿。1993年,钱华刚高中毕业就查出患上了乙肝。"从此,我的生活就是医院到家,家到医院,治疗了很久,但是,病情却不断恶化,1995年,那时我才22岁,就出现了肝硬化、肝萎缩。"谈起以往,钱华显得很平静。2000年9月27日,经过7年治疗的钱华,最终因病情太重接受了肝移植。"肝移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但是,术后,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正是钱华的乐观,2002年,帅气的钱华就和同村的曹月华谈起了恋爱。第二年,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于同年底有了他们可爱的女儿。钱华也因此成为国内肝移植生子的第一人。
他,妻子捐出2/3肝救命
"我现在除了每天要吃抗排异药,其他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张晓峰是六合区一中学的老师,2005年9月,张晓峰被诊断为慢性重度肝炎,由于病情不断恶化,他只有接受肝移植才有机会活命。在这关键时刻,张晓峰的爱人徐萍毅然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救夫。幸运的是,一切检查发现,徐萍的肝很适合捐给张晓峰,但最大的麻烦就是,体重60公斤左右的张晓峰需要移植的肝至少达600克以上,而妻子徐萍的肝总共才1000克左右,切除600克的肝意味着徐萍体内2/3的肝脏将被切除。而理论上,正常肝脏最多可耐受的极限切除量为全肝的65%-70%。徐萍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中心专家在挑战极限后,终于给了丈夫第二次生命。
"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12月份出院后,过完年就正式上班了。如今,我不但任语文老师,还任班主任,还是图书管理员。"说起捐出2/3肝脏后的生活,徐萍表示,没有多少变化。
以前是数学老师的张晓峰,也于2008年回到了学校。"我现在的身体一天上两堂课肯定没问题,但是,学校还是照顾我,按照我的兴趣,让我做园艺指导。"张晓峰笑着告诉记者,家里人都很照顾他,但是,他最不想的就是被特别照顾,现在在家,他会做饭、做家务,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老婆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