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中,世界各地均证实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我国也是如此。在我国,男性及女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在女性中更为明显。甲状腺癌发病高峰以青壮年为主,在年龄上有两个高峰段:7-20岁和45-50岁,而且以后者居多,这些病人往往又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因此对病人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甲状腺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长期碘摄入过量或缺碘,放射线损伤,促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激素水平异常、单发性甲状腺腺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其他甲状腺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在预防本病发生方面,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食调摄,对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应到医院进行积极治疗等都非常重要。
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或家人与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高低不平、非对称性的肿块,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肿块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局部压痛等;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还可发生肺转移、骨转移等,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晚期则多甲减。
甲状腺癌手术后的预后比较好,但由于甲状腺生理结构比较特殊,肿瘤往往呈浸润性或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使得根治手术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部分患者即使明确诊断了也难以彻底手术根治。也有部分患者虽然成功实施了根治术,但术后由于调理不当、过度疲劳等原因,使得疾病复发,需要进一步治疗。因此明确诊断甲状腺癌后,有条件的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放、化疗和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都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祖国医学对甲状腺癌很早就有了认识,将其归为“瘿瘤”一类的疾病。南宋时期,陈无择在《三因方》中就描述了“石瘿”的特点是坚硬不可移,与现代甲状腺癌颇相似。历代医家对甲状腺癌均有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外因和内因相关,形成气滞、痰凝和瘀毒胶结发病,与足三阴经(肝、脾、肾三经)有密切关系,治疗“宜用药缓缓消磨”,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药。如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就有提到用海藻、龙胆、海蛤、通草、昆布、半夏等治疗石瘿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明代陈实功提出:“通治瘿瘤初起,元气实者,海藻玉壶汤、六军丸;久而元气虚者,琥珀黑龙丹、十全流气饮”等。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可用于减少手术后复发、也可用于甲状腺癌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病人,还可用于因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引起的体质虚弱、神疲乏力、声音嘶哑、口干、舌红少苔或舌淡胖等症状的治疗。中医治疗的特色是辨证论治,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结合西医辨病治疗,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相配合,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例如甲状腺癌术后病人由于切除了甲状腺,一般均需口服甲状腺素片治疗,但甲状腺素片的剂量较难控制,剂量大了会出现心悸、多汗、激动等副作用,剂量小了也会有甲减的症状,可以通过健脾、补肾、养肝等方法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促进机体康复,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甲状腺癌放疗的病人往往可见声音嘶哑、口干、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可以通过益气养阴的方法减轻放疗的副作用。对于无法手术根治的,或者术后出现转移的病人,往往可以采用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方法,延缓甲状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对于成功进行了根治术的病人,接受中医药治疗也可改善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肿瘤的复发几率。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外,甲状腺癌病人也要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宜忌。甲状腺癌患者应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肥腻。适合甲状腺癌病人的食物有很多,如具有消结散肿作用的食物,包括芋艿、慈菇、米仁、菱、芋艿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木耳、山药、红枣等。同时也应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油腻、煎炸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