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5万人,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而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的X基因及其表达的X蛋白对肝细胞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X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和病毒的转录活性、信号转导途径、基因毒性应激反应、蛋白质降解等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乙肝病毒的复制和肝细胞的增殖与死亡,并具有促肝细胞转化的作用。因此,揭示X基因和X蛋白致癌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项研究中,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和组织中分离得到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株,发现X蛋白羧基端27个氨基酸缺失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证明该X蛋白突变体通过激活癌细胞NF-κB、Survivin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上调c-Myc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据介绍,由于青少年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因此更易感染乙肝病毒,此外,男性感染的乙肝病毒发作率更高,而女性多为病毒携带者。数据显示,约有10%的急性肝炎患者将转化为慢性肝炎,在以后的几年里反复发作,逐渐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
张晓东表示,截至目前,X蛋白的突变原因仍在研究中,突变过程可能达数十年之久。他建议,从病源入手预防肝癌的方法最为有效可行,乙肝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血液是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而目前人们对该病的防治多为餐具消毒等,因此拔牙、穿耳洞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