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称为“管水、管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不仅初见成效,且已成为我国肝癌一级预防的特色。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就是临床积极治疗。
33岁的哥哥与31岁的弟弟同患肝癌。年纪轻轻,怎会得肝癌?近日的一项调查数据也表明:肝癌患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协和医院近年来的临床肝癌手术患者中,30岁左右的患者占1/3,其中大多数患者都是发展到中晚期,出现黄疸、腹痛、腹胀、腹水才被发现。癌症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为何肝癌发病率呈低龄化趋势?
武汉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副教授陈立波认为,90%的肝癌患者同时患有乙型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肝炎—肝癌—肝硬化是发生肝癌的三步曲。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其中部分人群在幼年或刚出生时即感染上乙型肝炎。这些患儿的共同特点是肝炎持续存在,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最终发展成肝癌。
陈教授说,成人患者感染乙肝5—10年以上,可能转化成肝癌;少年时感染乙肝者,20—30岁时就有可能发生肝癌。专家指出,肝癌发病年龄提前和环境因素、饮食、物理化学生物刺激也有关系。 (责任编辑:HX)
小编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舌吻会传染甲肝病毒吗?
打好肝癌切除后的防御战
治疗乙肝没有灵丹妙药
肝癌换肝治疗适合哪些人
乙肝与口腔病的亲密合作
探索肝癌发病的潜在规律
摆脱脂肪肝先减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