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石家庄燕赵医院 肿瘤介入专家:毕明刚
专家咨询热线:0311--85872480
1996年2月至2000年2月,我们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电化学介入术并局部化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73例患者,男45例,女28例,经内镜、X线钡餐造影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隆起型晚期食管癌。全部病例均行胸、腹部B超或CT检查,以判断有否远处转移,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全部行胃镜检查,了解狭窄部位及长度,如狭窄严重的病例,用Savary-Gilliard 锥形硅胶扩张器扩张狭窄部位,先用NM—IK注射针在内镜下注入药物,化疗药为阿霉素10m、5Fu120-250mg,在瘤体周边及基底分4-6点,每点注射0.5-1.0ml。注完药物后立即行电化学介入术。根据狭窄的程度及长度使用合宜的电极。对半环状受侵病例,用橡胶膜隔离部分电极以保护正常食管壁。内镜下将电极准确置放于狭窄部并留置固定,依患者的耐受程度,电压由小到大逐渐适应到治疗电压4-6V,保持电压恒定不变,电流50-100mA,时间在100-120min左右,累积总量300-350C。下段食管癌患者予心电监护。上述电化学治疗与局部用药每周1次,按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2-3次为1个疗程,做完1个疗程作为随访对象。对照组:全部采用化疗,要用FAP方案:5-Fu600mg/㎡第1、7d,阿霉素30mg/㎡第1d,顺铂10 mg/㎡第1d,每3周重复1次。两组均酌情予以支持疗法,有胃肠道反应者给予对症处理。
3、结果:食管癌疗效评定按国际四级评定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梗阻症状缓解,患者能吃普食,观察1年病情稳定;部分缓解:肿瘤缩小1/2,梗阴症状完全缓解,患者能吃普食,半年病情稳定。稍有改善:肿瘤缩小1/4左右,梗阻症状部分缓解,患者可进软食或流食,观察3-5个月又复发;病情无改善:两组近期疗效见表1。
表1 7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
疗效例数(例)百分率(%)例数(例)百分率(%)
完全缓解2362.1%1438.9%
部分缓解1129.8%822.2%
稍有改善38.1%1438.9%
注: P<0.05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进行随访,治疗组1年自下而上率74.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2.1%。显示其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根据WHO毒性反应标准,治疗组仅有部分轻度的胃肠反应,占25.4%,经对症处理,1周内缓解。对照组出现明显毒性反应,I度13.3%,II度53.3%,III-IV度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因长久不能进食,体质虚弱,失去了手术机会,而有些患者对放、化疗难以耐受。本组3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经内镜下行电化学介入术并局部化疗,疗效满意。电化学介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是根据“生物闭合电路”理论,利用肿瘤组织比正常细胞组织对生存环境变化更敏感这一特性,将特制的食管电极插入肿瘤部位,通过直流电在肿瘤局部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变化,使肿瘤细胞分解、坏死、脱落,最终将肿瘤杀灭。在内镜下注入化疗药,因阿霉素在体内带阳电荷[2],通电治疗时在电场的作用下,阿霉素能从阳极移向阴性,均匀弥散于整个瘤体,使药物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避免了全身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电化学介入治疗与局部化疗具有协同和加强作用,与传统的静脉化疗比较,具有毒性小,见效快的特点。能有效的解除食管性梗阻,同时有效的治疗原发病灶。
(责任编辑:孙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