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直肠癌
快速搜索

直肠癌转移后应该如何治疗

2015年11月21日


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较低、深入到盆腔,解剖关系与血管、神经脉络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清除率低、术后复发与转移率高。现本文就直肠癌的转移途径与转移后的治疗详述如下。

直肠癌转移后应该如何治疗

1 直肠癌转移途径

1.1 局部扩散:先是肠壁内扩散,癌环绕肠壁一周生长约需2年,癌浸润至肌层后易发生血行转移。癌瘤还可以侵袭整个肠壁以致肠周围的部位(如膀胱、前列腺、子宫、小肠、肝、胃、胰等)。

1.2 淋巴道转移:占60%,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网穿过肠壁→肠壁面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3 血道转移:占34%,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极少转移至肾上腺或肾脏。

1.4 种植转移:常见种植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脱落癌细胞种植在腹盆腔腹膜形成癌结节;一种是肠腔内癌组织癌细胞脱落种植到附近粘膜损伤处,粘膜完整时不能种植,再者就是手术中的医源性种植。

2 直肠癌转移治疗

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不论是与原发灶同时存在,还是原发灶切除后才发生的,若肝转移灶能被彻底切除,则可提高生存率。凡属单个转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为多个肝转移灶而不能手术切除者,可先全身化疗,使肿瘤缩小到能手术切除的时候再行切除,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对部分患者而言,即使强烈化疗也不能使肝转移瘤缩小至能手术切除的程度,则行姑息性化疗。

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如果有转移部位导致的疼痛、出血梗阻等,则可采用相应的姑息治疗措施,如放疗等。 手术或放化疗的同时可辅助应用CLS生物免疫疗法。

术后联合应用CLS生物免疫疗法,将外周血内的免疫细胞经增殖后再次植入患者体内,一方面有效提升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数量用以修复手术中受损的细胞或组织,一方面放大细胞的免疫能力,抵御外界病菌的侵袭。

CLS疗法可准确直达病灶,将癌细胞扼杀在摇篮之内,同时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协同杀瘤,提高早期癌症的康复率。同时提高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相关阅读